戴着眼镜、身材魁梧、文质彬彬的副主任医师李生文,最近刚刚拿到博士学位。
李生文出身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从小见惯了农村医疗资源的落后,也见到了各种因治疗不及时和设备落后而饱受病痛折磨的村民同乡。因此,幼年的李生文默默地树立了人生理想:要成为一名医生!
理想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发芽,加以汗水浇灌,终归会开出绚丽的花朵。小学、中学、大学,李生文从未放弃自己儿时的理想,在不懈努力下,他终于成为海宁市人民医院的一名骨科医生。
成为医生只是理想的一小步,要为更多的病人缓解痛苦、应对更多的疑难杂症、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医生,就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科研能力的支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边工作、边研究、边学习,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李生文从未有一天耽误过科研进程。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也为了自己的博士梦想,李生文每天除了出诊和手术,就一直在钻研相关文献,有时甚至会学习到深夜。
医院和家里,到处都有李生文学习的身影。他随身携带一本考博英语,利用碎片时间翻看,为的就是能够突破自己在专业词汇上的短板。
来不及回家吃饭,就由妻子做好饭菜送到医院;患者出现情况,来不及往返家中与医院,他就大部分时间待在医院。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为了自己不忽视患者的各种微小问题,也是为了有个适合的环境能够好好学习。”说起一直待在医院的原因,李生文不好意思地笑道。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靠着理想的指引与执着的信念,2020年9月,李生文拿到了苏州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并于2023年6月顺利毕业。
科研上的奋进者
都说基层医院最难出科研,李生文却偏偏迎难而上。工作后,他先后以第一责任人及参与人承担省医院卫生项目1项,嘉兴市级项目2项、海宁市科研项目4项,分别以通讯及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发表SCI论文4篇,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5篇,成了科研达人。
读博三年时间,李生文更是在科研的大海中如鱼得水,他撰写发表国外核心期刊SCI论文3篇,并出色地完成博士毕业论文。
李生文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与术后脊柱形态与运动性改变比较分析》项目在临床运行推广,最近三年有200多例患者进行了经皮椎体后凸椎体成形术,惠及许多因骨质疏松症引发的压缩性骨折患者。
李生文目前的专业方向侧重于四肢骨折及颈肩腰腿痛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四肢骨折各种内外固定术、椎间孔镜技术、椎体成形技术、关节镜技术、磁力导航技术、颈椎病前后路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解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
“这些年虽然有所成绩,但是距离我理想中的好医生还有很大的差距。”李生文如此评价自己。
以身作则的老师
与此同时,坚持学习的李生文接管了科室科教秘书工作,承担本科室科研教学及规培实习生带教日常管理工作。他勤奋真诚,乐于奉献,在他的带教下,几十名规培实习生陆续完成轮转,顺利出科。
李生文毫无保留地传、帮、带,指引年轻医师成长,为医院培养优秀人才。实习生亲切地称呼他“文哥”,他也被医院评为“优秀住培带教老师”。
病人眼里的好大夫
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专业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可只有专业技术也是远远不够的。一名好的临床医生,需要有对待患者如沐春风的态度,需要有耐心,也要有热情,为患者及时解决问题。
一天傍晚,李生文原本在家休息,正和家人共进晚餐时,急诊打来电话,“李医生,有一名患者遭遇车祸,左胫腓骨严重创伤,病情复杂,需要会诊。”
李生文听到这里,马上放下碗筷,立刻穿衣冲进夜色。
经过检查,患者腿部受到车轮撞击,导致开放性损伤,且小腿前方大面积皮肤裂开,不断出血,患者家属更是连哭带喊、捶胸顿足,希望能保住患者的腿。李生文一边安慰患者,一边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进行急诊手术。
在术后5天左右,由于创伤严重,患者的皮肤居然出现了大面积坏死。李生文立即警觉起来,他告诉患者,若是进行植皮手术,能够促使皮肤较快恢复。若是选择保守治疗,则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
面对抉择,患者有万般顾虑,最终选择不进行植皮而继续观察。
李生文理解患者的顾虑,尊重患者的选择,但这也意味着他需要付出更多心血与耐心。于是,他每天为患者进行清创治疗,将坏死皮肤边缘一点点刮除,直至新皮肤生长出来。
这样的治疗非常考验医生的耐心、技术,稍有不慎就会给病人带来医源性创伤,李生文深知这一点。
终于,在术后两月左右,在李生文细心、耐心治疗下,患者坏死的皮肤被完全清除,新的肉芽组织生长出来了,患者的腿,也保住了!
康复之后,患者久久地握着李生文的手,感激不尽。此后,患者的亲朋好友出现骨科问题,他都会推荐李生文。两年后,其母亲需要骨科手术,他专门带母亲来到我院骨二科,找到李生文,说道:“我们家里人都相信你啊!”
而这,只是李生文从医生涯中一件平常的往事。
我们总是高估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却总是低估一件事可以坚持多年如一的成就。“滴水石穿,绳锯木断”,李生文十年如一日,专注服务患者,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他常常在工作中告诉自己,在医患关系中需要换位思考,成为患者心中的“好医生”,也要对得起儿时的理想。
供稿:骨二科
编辑:沈立林 祖蔚绮
审核:钱影桦
签发:韩毛毛
新闻中心